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测得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cm,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虛像”或“实像”)
(5)实验中,小红发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A的像,其原因是她选用的玻璃板 (选填“太厚”或“太薄”)
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A一块、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和棉布一块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 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 N;
(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比较 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测得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cm,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虛像”或“实像”)
(5)实验中,小红发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A的像,其原因是她选用的玻璃板 (选填“太厚”或“太薄”)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物质的温度/℃ |
﹣2 |
﹣1 |
0 |
0 |
0 |
0 |
0 |
2 |
4 |
6 |
8 |
(1)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 ℃。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小禹在家中利用电吹风的冷风档做小实验,偶然发现电吹风向上吹风时,可使一个塑料小球悬空而不掉下来。小禹好奇地向爸爸请教,爸爸表扬了小禹爱钻研的好习惯,并告诉他:原因主要是流动的空气对小球产生了一个方向与风向一致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可以称为"风阻";当"风阻"与小球重力平衡时,小球就可以保持静止;而且当小球的大小相同时,可认为受到的"风阻"大小F与空气相对于小球的速度大小v的二次方成正比,即F=kv 2(k为常数)。
爸爸还鼓励小禹结合初中知识来解决以下与这个现象相关的问题:
有一竖直通风管道,当给风装置竖直向上给风时,整个管道内风速都相同,风速的大小可由给风装置任意调整。风速大小为v时,质量为m的实心小球甲恰好能在管道内悬浮。
(1)若换上一个大小与甲球相同的实心小球乙,则需要调整风速大小为2v,才可以使乙保持悬浮。则乙球密度是甲球密度多少倍?
(2)若风速大小调整为1.2v,让甲球在管道内由静止释放,它将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甲球匀速上升时,"风阻"对它做功的功率是多大?(用来表示结果的字母从m、g、k、v中选用)
请各位同学也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2V,定值电阻R为12Ω,灯泡L标有"12V 0.5A"字样,假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求:
(1)灯泡L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2)当断开开关S 2、闭合S 1和S 3时,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
(3)开关S 1、S 2、S 3分别处于什么状态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此时的总功率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