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 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方移动 (选填"上"或"下")。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某实验小组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电压为3V的电源,待测电阻Rx ,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和开关。图(甲)是没有连接完整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置于___端(选填“最左”或“最右”)。
(3)实验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为了检查电路故障,他们借助一根检测导线进行检测,当该导线两端分别接不同点时.对应的现象如上表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4)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电流为__A,他们利用此组数据即得出该待测电阻Rx=Ω,此时他们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你认为他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果,你认为接下去他的具体操作应是;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
瑞瑞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⑴ 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⑵ 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⑶ 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⑷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⑴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
⑵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____________.
UAB/V |
UBC/V |
UAC/V |
2.4 |
1.4 |
3.75 |
⑶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右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总电压_____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⑷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在如皋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12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
斜面倾角θ |
物块重量 G/N |
斜面高度 h/m |
沿斜面拉力F/N |
斜面长 S/m |
有用功 W有/J |
总 功 W总/J |
斜面的机械效率 |
300 |
5.0 |
0.6 |
4.2 |
1.2 |
3.0 |
5.0 |
||
300 |
3.0 |
0.6 |
2.5 |
1.2 |
1.8 |
60% |
||
450 |
3.0 |
0.8 |
2.8 |
1.2 |
2.4 |
3.4 |
71% |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移动(填“左”或“右”).
(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第②次实验中总功为__J.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_(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_(写出一个)有关.
(6分)小红学习了变阻器后,对电阻箱有了一定认识.准备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和电阻箱R0测量未知阻值的电阻RX 的阻值大小.
(1)小红应先将_____________(填“电阻箱”或“未知电阻”)连入电路中的M、N间进行实验
(2)小红正确实验后,电阻箱的示数如图所示,则RX=________
(3)小红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小雅用小红的方法进行同样的实验时,没有使用小灯泡而直接测量.请对小雅实验的可行性作出合理
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聪认为实验时需要多次连接电路比较繁,只要添加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连接一次电路便能完成实验.请根据小聪的设想,设计一个合理的电路,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4分)同学们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岩所在小组的同学选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做了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
A点的电流IA/A |
B点的电流IB/A |
C点的电流IC/A |
第一次测量 |
0.28 |
0.28 |
0.56 |
第二次测量 |
0.26 |
0.26 |
0.52 |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时.小岩认为该实验应有如下结论: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都相等;②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为I干路=nI支路.(n为支路条数)
本组其他同学对小岩得出的结论有异议,于是他们在小岩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进,重新实验两次,得到的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
A点的电流IA/A |
B点的电流IB/A |
C点的电流IC/A |
第一次测量 |
0.22 |
0.26 |
0.48 |
第二次测量 |
0.18 |
0.22 |
0.40 |
你认为小岩的实验有何不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组其他同学对小岩实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