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颍川太守髡 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 ②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 ③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 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 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②伛,驼背。③绥,安抚。④恣,听任。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元方称颖川太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
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之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
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
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子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足下言何其谬也!
②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0分)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shuò屡次 |
B.上使外将兵jiàng带领 |
C.发闾左谪戍渔阳zhé通谪 |
D.度已失期dù估计、考虑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 |
B.之: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以:固以怪之矣杀之以应陈涉 |
D.然:吴广已为然然足下卜鬼乎 |
.翻译句子。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选文中陈胜为起义准备做了哪些事情?根据选文内容你怎样评价陈胜这个人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0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B.菊之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C.中通外直初极狭,才通人 |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那两句名言?
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小题(共8分)
陈太丘与友明
陈太丘与友明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就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君在不()相委而去().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与友期() 太丘舍去().翻译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比较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选贤与能() (4)盗窃乱贼而不作().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鲜为人知 | B.便舍船 屋舍俨然 |
C.复前行不复出焉 | D.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同:
异: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
(2)公将鼓之()
(3) 小惠未徧()
(4)望其旗靡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