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田垄深处
①清明过后,莺飞草长。柳丝翠绿,在暖风里摇摆。枝繁叶茂的红叶石楠树,绽放出一丛丛火焰,在柏油村路两边升腾,氤氲着浓厚的春天气息。我前往浏阳河畔的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
②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从车上下来,我朝田垄深处走去。脚下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绵长田埂,好似纤纤如缕的琴弦。
③孔蒲中,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留着小平头。他站在稻田边的土堤上迎接我。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地干一阵活儿了,裤脚上沾满泥土。我紧握着老孔的手,感到他手掌粗糙,却很有力。他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④老孔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就回乡跟父亲学种田,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年近六旬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办的家庭农场被电视台报道后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引来广泛关注。孔蒲中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与泥巴打了四十年交道。历经风霜雨雪、虫灾稻病、干早洪涝,有过土地歉收、温饱不保的苦闷,却终于在农村改革的春潮里,看到了蓬勃的希望。从承包责任田那天开始,他就立志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描画蕴藏在心中多年的致富蓝图。2006年开始,他从自己承包土地种养的经验出发,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探索出"稻田+生态种养"的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把种稻和养甲鱼、黄鳝、田螺、泥鳅相结合,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种稻也不用施化肥、农药。2014年他在金石村创办家庭农场,一时前来学习参观的农民兄弟络绎不绝。
⑤我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来到老孔流转的二百六十多亩成片种养田畴。老孔用手摸着他精心设计的铁丝石棉板围挡,对我说,为防止甲鱼从田里爬出来跑走,才设计出这道围挡。不久,他就要在围挡地基上种上丝瓜。长起来的瓜藤爬上围挡,既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还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丝瓜收入。我仔细端详着这一排排稻田围挡,精巧而别致,一直朝前方延伸,装饰着绿树掩映下白墙黑瓦的农舍。乡野也成了一幅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的图画。
⑥看到身边老孔那布满皱纹的前额,我知道他是怎样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怎样默默地耕耘这片土地。一家五口,要种养收储、加工销售近三百亩地的农产品,该有多少辛劳的付出?
⑦我站在田垄深处,透过眼前的围挡,朝远处望去,稻田宽敞的田埂上,又新栽了一排排桃树。老孔说:"这个春节,不能外出,就寻思干点啥,就在田埂上栽了上千株桃树。两年后桃树长大了,既可以为水田甲鱼遮光,还可以增加收入。""真有你的!"我从心底佩服老孔。他有泥土那样厚重的自信,有稻子那样饱满的情怀。我仿佛听到一个亲切响亮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⑧时近中午,天空变得格外澄碧,没有一丝云彩。远处飞来一群白鹭,落在稻田里。望着这群白鹭,我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田里长稻,水中养鱼,陌上结桃,堤边种菜,屋前栽花。这不就是老孔梦中都在描绘的稻田花园吗?
(选文有改动)
(1)本文主要写我到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请根据访问行踪及活动用简洁的词语填空。
前往田垄﹣﹣A. ﹣﹣田畴畅谈﹣﹣田垄望桃﹣﹣B.
(2)文章有许多精美的写景句,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
(3)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
(4)从全文看,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结合该段内容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 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嘴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作者:赵锁仙,有删改)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
说出第④段运用的典故。
品读第⑤段,说说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⑥段中括号里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就作者与韩愈的“人才观”展开辩论,请你将正反两方的观点提炼
①咔嚓一拍,信息自来。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二维码,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②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记载着数据,而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因此,二维码最多记录1850个大写字母、2710个数字或500多个汉字,是普通条码的几十倍。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也正因如此,二维码才被称为不含电子芯片的廉价存储器。
③如今我们常见QR条形码(Quick Response,译为“快速反应”)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虽然二维码给人们带来方便,但也暗藏着杀机。一些黑客和骗子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而这些假二维码所含的网址,最终将受害者引向恶意网站。由于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阵图形组成的,人们无法一眼辨认出它的真伪,加之其过于便捷,易使人放松警惕,因此骗子更容易得手。
④所以,对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二维码,大家还是多留个心眼儿的好。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第②自然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结合文意,请概括说说二维码暗藏什么“杀机”。
答:
携一身轻盈
(1)你见过玉兰花吗?
(2)那天,一夜风雨过后的早晨,我走进院子,在一株玉兰树前伫立凝视。
(3)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情魂。
(4)突然,嚓的一声!这一声极其细微,如天籁之音,不易觉察;这声音又极其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没有一点余音。
(5)就这么一声,一片雪白的玉兰花瓣,刹那间离开了枝头,携一身轻盈,在晨风中轻轻坠落,失离芳魂。
(6)这一切,从听到响声,到花瓣落地,也仅仅是几秒钟时间。这一过程,竟是那么平和,那么从容。就在这凝定的瞬间,那一地坠落的玉兰,像静静睡去的倩女,似湛湛一笑的淡然。难怪有人感叹说,玉兰是青春的缩影——短暂,但又无限美好!
(7)面对这一景象,我说不出我此时此刻的心境,是伤感吗?是淡然吗?是略有所思吗?
(8)古人说,落花是凄美的,“满地落花,似点点有情泪。”我却不以为如此,我所感慨的,是这一神奇的造化。
(9)那年,我应友人邀约,去一处桃园观光。可是我们来晚了,错过了“一夜春风过,万树桃花开”的季节。只见细细碎碎的桃花,铺满了园林小路,此时的桃花已形色俱非,容态全无了。果园是冷落的,寂静的,除了我们,再也没有赏花的游客了,这一情景,不免令人嘘吁!
(10)陪同我们的果园主人,却满面春风,他说,落花以后,成果就快了,到时,欢迎你们来品尝。我走近枝头细看,果然不错,那一根根新抽出的枝条上,也就是落花处,一粒粒绿茸茸的、黄豆般大小的果子,正露出脑袋张望着,微笑着。是呵,花落了,果子很快就长成了。
(11)花开花落,这正是生命的运转之象。芳华过去了,灿烂过去了,即使残花萎地,也会自有其韵吧。
(12)很多时候,我们不如玉兰,该落下时不能从容地落下,总留恋着某一刻的繁华。原来,我们有太多的顾忌,有太多的背负。我们的身子早已不再轻盈了。于是,我们忘记了蓝天白云,忘记了好山好水,忘记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和诗意。
(13)我凝视坠落的玉兰,仍洁白如玉,素净清芬,不染纤尘。我俯身捡起一捧,又让它从手指间滑落,如玉蝶纷飞。
(14)我会记住,在这样一个早晨,在这样一个寂静之地,我看到,玉兰携一身轻盈而来,又携一身轻盈而去。清分条概述玉兰花坠落过程中的三个特点。
第(8)段中“这一神奇的造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
请简要评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玉兰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带温情,洁白而不雕琢。一树冰清玉洁、灿然欲笑的玉兰花,有几分清香,有一缕情魂。全文以写玉兰花为主,中间插入了写桃花的内容。有人说,这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也有人说,不可以删。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本文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什么现象写的?读完本文,你有何启示?
《苏州园林》节选(4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艺术”与“技术”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为什么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选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思路?选文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缝纫机
⑴当我看到新买的牛仔裤上出现一朵俗不可耐的绣花时,怒不可遏,歇斯底里地冲着他咆哮,然后夺门而出,丢下惶恐不安的他愣愣地呆在那里。
⑵这是新款的牛仔裤,号称“乞丐服”,磨白和破损即是它的新意和亮点,昨天闺友们还对这条裤子赞不绝口,没想到今天就遭到父亲的“毒手”,他竟然抹灭了“乞丐”服的特色,将这条牛仔裤修补得不伦不类。
⑶我的心不由得一阵紧缩,不仅为那条新款的牛仔裤,更是因为我与父亲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
⑷父亲是个小裁缝,从我记事时起,他的缝纫机就踏踏地响个不停。在别人穿着粗布旧衫的年代,父亲经常积攒起一些零碎布头,然后在昏暗的灯光下,踩踏着那台老式缝纫机,给女儿裁制出一件又一件花色各异的衣裳,温暖着我缤纷多彩的童年。
⑸父亲的手艺精巧,很多顾客纷纷慕名而来,生意也是越来越好。我就是这个时候去店里帮忙的,闲暇的时候,父亲用软尺量量我的身高与尺寸,然后拿出姐姐穿旧的牛仔裤,比照我的尺寸精剪细缝,再绣上几处蕾丝花边,看起来质朴中透出清新,惹得同学们羡慕不已。
⑹后来,上寄宿学校,每周回家一趟,即使衣服有磨损,我也等到周末让父亲给我修补。在我狭小的生活空间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修补技术胜于父亲!每次穿着父亲缝补的衣服,倍感温暖。
⑺如果不是走出了乡村,我会一直以为父亲的手艺天下无双!
⑻24岁那年,我在繁华的都市里有了自己的工作,看着商场专卖店里款式各异花色繁多的服装,对父亲的崇拜突然间烟消云散。父亲厚茧层生的双手怎能抵得上服装设计师的大胆创新与奇思妙想?那台老式的缝纫机又怎能赶得上先进仪器的精确缝合与完美包装?突然间,内心里涌出一丝悲凉,为父亲,和他的那台老式缝纫机。
⑼很快就到了假期,我穿着新潮的“乞丐”牛仔裤,拖着偌大的行李箱,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小山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伸头张望的身影,他的肩上还拖着一条测量衣服的软皮尺。看到了我,父亲笑意盈生,望着他最宠爱的女儿,看到我膝部磨洞的牛仔裤,父亲似乎愣了一下,雀跃的我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皱起的眉头,还有飘散在风中的那一声叹息,便径自走远。
⑽出乎意料的是,父亲竟然花了整个晚上的时间,以他陈陋与守旧的眼光,将裤子的磨损处一针一线地缝合起来,并且绣制一些浅色的花边,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他给我幼时缝制的旧衣旧裤。悠悠中,我似乎能听见父亲脚下缝纫机的踏踏声,也似乎看见父亲眉头那舒心的一展,轰然抖落了他彻夜不眠的疲倦。而他没有想到,费尽心思的修补却换来女儿的满面怒容,不知所措的他,只是怔怔地呆在原地。
⑾我低头前行,心中盘量着该怎样化解父亲的惊恐与惶惑。我应该告诉父亲一些,关于青春的张扬,关于流行的时尚。想到这里,我加快了脚步。
⑿刚进家门,我无比清晰地看见,父亲坐在他的缝纫机前,低头弓腰,一手握着剪刀,一手托着牛仔裤,正在慢慢地,慢慢地,将他修补的花边与丝线,小心翼翼地拆散开来,零碎的线头散落一地,也分毫不差地落在我的心上……
(选自《思维于智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讲述父亲的一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理解。
(1)雀跃的我丝毫没有注意到父亲皱起的眉头,还有飘散在风中的那一声叹息,便径自走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悠中,我似乎能听见父亲脚下缝纫机的踏踏声,也似乎看见父亲眉头那舒心的一展,轰然抖落了他彻夜不眠的疲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两段的叙述与描写,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结尾处写到“我看见,父亲父亲坐在他的缝纫机前,低头弓腰,一手握着剪刀,一手托着牛仔裤,正在慢慢地,慢慢地,将他修补的花边与丝线,小心翼翼地拆散开来......”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什么?为了弥补与长辈的“代沟”,你准备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