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 。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
如图所示,某活动小组为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等体积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1)B中的短导管可使集气瓶内外的气压保持一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2)以上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根据哪些现象能判断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实验还能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什么性质?
(3)实验后,从A中锥形瓶内取出适量溶液,倒入试管中,设计实验证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名同学为验证铝、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设计方案,所用试剂如下:
甲同学:铜丝、银丝、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乙同学:铝丝、铁丝、银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丙同学:铝丝、铜丝、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1)甲同学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明原因。
(2)乙同学要用稀盐酸验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将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 。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在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
(2)选择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气体采用的是 法。
(3)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保持在 。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事实中的原理。
(1)干草易点燃,湿草不易点燃。
(2)将干草卷成紧实的粗条状,外面用一层湿草紧紧包裹,在一端点燃干草后,将火焰吹熄,使干草保持红热状态,这样可使火种保持较长时间。
如图所示,集气瓶I、II 中分别装有二氧化碳和氧气,把中间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钟后,取下集气瓶I,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II 中,木条熄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