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木炭(C)、硫粉(S)和硝酸钾(KNO 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分类。下列关于"黑火药"说法正确的是   

a."黑火药"由"黑火药分子"构成

b."黑火药"中的KNO 3属于复合肥料

c."黑火药"中的C、S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2)变化。"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2KNO 3+3C═K 2S+N 2↑+3   ↑。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格上缺少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黑火药"爆炸时能闻到刺鼻的火药味,是因为爆炸时除了有硫化物,还有硫的氧化物生成。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制备。古代曾用硝土(含有Ca(NO 32、少量NaCl等)和草木灰(含有K 2CO 3)作原料制取KNO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

①"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滤"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③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一系列操作"包括"加热蒸发浓缩、再冷却到一定温度、过滤"等步骤。其中"冷却到一定温度"能获得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的原因是   

(4)发展。现代国防、开矿等使用的烈性炸药,主要成分为硝化甘油(C 3H 5O 9N 3)。

①硝化甘油在人体内能缓慢氧化生成一种氮的氧化物,用于治疗心绞痛。该氧化物中氮为+2价,其化学式为   

合成硝化甘油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O 3+3HNO 3═C 3H 5O 9N 3+3H 2O.现用46kg甘油(C 3H 8O 3)和足量硝酸反应,理论上能生成多少硝化甘油?(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我国北方盐湖“夏天晒盐,冬天产碱”,“冬天产碱”的原因原理是
(4)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浓硫酸.

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请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 ,E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

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看到铁锈溶解,溶液呈 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 的现象,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分子
(2)亚铁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4)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5)2个硝酸根离子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 中,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