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甲所示。
①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②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③小明又把蜡烛放在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 (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 放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两支蜡烛外形相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
③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如表二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
次数 |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 |
10 |
10 |
2 |
15 |
15 |
3 |
20 |
20 |
如图1所示是“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电路图,图2是即将连接完成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为三节新的干电池,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灯丝的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1A”字样。
(1)对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中为完成部分连接好。
(2)当闭合电路的开关时,若出现以下不正常现象(见表)
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可能的原因填入上表中(只要填选项代号)
A.电路中a、b间断路;
B.电路中a、b间短路
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小。
(3)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 V,若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小明发现了以下现象:将原来静止着的空车推动很容易,但用同样的力很难推动一辆载重车。一般小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只需十几秒的时间,而满载的货车加速就慢得多。
(1)由此可以初步得到假说:物体受力一定时,
它的质量越__________,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2)给你一块木块、一个砝码、一个大钩码和
一根细线、一个滑轮、一个秒表,请你设计一个
实验,(画出实验装置图)在光滑的桌面上检验你的假说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你的假说是正确的,你将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上,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 | B.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
C.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 | D.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1)刘明学习小组采用了如图16甲的实验设计,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并进行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填序号),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为了验证其余三种猜想,在上面结论的基础上,该实验小组改用了如图16乙的实验设计。他们认为按照图乙做实验,便于读数、方便操作。请你简单说明他们这样认为的依据: .
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他们分别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上施加动力F1、阻力F2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华、小明的操作情况分别如图(a)、(b)所示,表一、表二为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华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
请判断: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上述杠杆平衡的条件后,小华也欲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他准备将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作用在杠杆上的A点,而钩码的位置不变,如图15(c)所示
请判断:他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能”或“不能”)如果杠杆能平衡,写出需满足的条件;如果杠杆不能平衡,写出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 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