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表是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
次数 |
物距u/cm |
成像情况 |
像距v/cm |
1 |
50.0 |
倒立、缩小、实像 |
12.5 |
2 |
30.0 |
倒立、缩小、实像 |
15.0 |
3 |
20.0 |
倒立、等大、实像 |
20.0 |
4 |
15.0 |
倒立、放大、实像 |
|
5 |
8.0 |
正立、放大、虚像 |
\ |
请你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在1~5次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线在距透镜 cm的地方。
(3)第4次实验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 cm,此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小明更换另一凸透镜,放在距蜡烛50cm的地方,移动光屏至出现清晰烛焰的像,此时像距为22cm。与第1次的实验相比较所换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比原来凸透
镜 (填“强”或“弱”)。
如图所示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使同一辆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后,接着在材料不同的、足够长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实验完毕后,同学们讨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把答案补充完整:
(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最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此实验进行科学推理,如果不受阻力小车做什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明同学共进行了3次试验,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 __ ________。
小明利用装有细沙的盒子、小桌、砝码、木块等器材,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过程如图所示(甲、乙为质量相同的砝码,丙为装有细沙的盒子质量大于砝码,h2>h1)。
(1)小明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请再举一个与此科学方法相同的另外一个具体事例: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纸,将一个皮球表面涂黑,使皮球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如图)。
(1)其中是皮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圆斑是_________;
(2)由此现象可知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
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供以下器材:中间有沟槽的木质轨道(如图甲,其中AB部分倾斜并与平直部分BC平滑连接,沟槽较为光滑)、大小与沟槽相当的玻璃球、铁球各一只、轻质弹簧、刻度尺各一个.
(1)利用这套器材进行实验时,可以通过比较弹簧被压缩的程度 ,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下面的3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这种方法的是(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用酚酞试液滴入溶液变红色来判断溶液呈碱性
(2)请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分析“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小球、质量越大,碰撞到弹簧之后弹簧缩的越短”,这一现象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