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仪器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
③若用F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应在 (填“d”或“e”)端连接量筒。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制取时应将大理石放在 (填“b”或“c”)处。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知识后,他们做了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并没有铜生成,而是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物质。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1]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燃烧。
[实验探究2]在上述反应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实验探究3]将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得到黑色固体。
[查阅资料]①钠在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②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③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问题分析]①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应该先 。②写出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反思与交流]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少量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 。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 装置获得。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 。
(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NaHCO3溶液
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俗称 。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
[做出猜想]
猜想1:NaOH全部变质。
猜想2: 。
[制定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进行试验]
|
试验操作 |
试验现象 |
试验分析 |
|
|
老师试验 |
略 |
略 |
没有产生NaHCO3 |
|
学生试验 |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原待测液中含有 |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结论]上述猜想2成立。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口罩里熔喷布的元素组成,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制取氧气
可选用的装置及部分药品如图:

(1)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2)为收集干燥的O2,装置连接顺序是:O2发生装置→C→ (填装置序号),其中发生装置的导管口应与装置C的 (填“a”或“b”)端连接。
[实验二]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
(3)连接装置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相关试剂后,先通入一段时间O2,再点燃酒精灯,观察实验现象。

①装置K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查阅资料得知产生了H2O。
②装置L中澄清石灰水 ,证明产生了CO2。
根据①、②可判断:熔喷布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是否含有其他元素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去判断。
(4)问题思考:实验二可能存在的缺陷是 (答一条即可)。
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
鸡蛋壳的质量 |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
|
150g |
6.25g |
154.05g |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