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   

(2)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3)D可用于制   ,③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4)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5)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
物质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通常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2)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并且是可以控制的。人们在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控制化学变化的事例。请参照举例,从化学角度说明下列事例中人们是控制化学变化的原理。

编号
事例
原理
举例
厨房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使燃烧反应停止
事例1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事例2
易变质的食品采用真空包装,可以延长保质期

事例3
夏天,为防止食物变质,放在冰箱中

事例4
用鼓风机向煤炉中吹入空气,可以使炉火更旺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基本反应的类型。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
(3) 电解水 ( )
(4)实验室制氧气 (     )
(5) 红磷燃烧  ( )

下表列出了四种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单质的性质等具体情况: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密度
g/cm3
熔点/℃
沸点/℃
与冷水反应

Li

0.534
180.5
1347
剧烈

Na

0.97
97.81
882.9
剧烈

K

0.86
63.65
774
剧烈
轻微爆炸

Rb

1.532
38.39
688
剧烈
轻微爆炸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1)
(2)
(3)
(4)上表所列规律中,有一种规律是决定其它规律的,该规律是: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Na2CO3的实验:①用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②将气体通入中,如有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下图是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
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2)某学生利用上述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表演趣味化学实验-------“发射火箭”。表演时,挤压胶头滴管,套着塑料火箭的轻质细木棒向上冲出,完成发射。细木棒向上冲出的原因是:
(3)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D或E装置的原因分别是
(4)实验室收集CO2时,验满的方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