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在老师指导下,用“伏安法”测量一只小灯泡的电阻,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部分实验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纸上连接完成小军的实验电路。
(2)小军连接完电路,检查无误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 (填“ ”或“ ” 端,然后再关闭开关。
(3)小军通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进行了3次测量,数据记录及算出的小灯泡的电阻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电压 |
电流 |
电阻 |
1 |
1.0 |
0.14 |
7.1 |
2 |
1.8 |
0.23 |
7.8 |
3 |
2.5 |
0.30 |
8.3 |
老师看了小军的数据记录,问小军:“你发现三次测量的电阻值相差较大了吗?小军与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其他小组也都有类似现象:小灯泡电阻的测量值随电压增大、亮度增强而增大,结合小灯泡发热发光的特殊性,小军突然意识到小灯泡的电阻可能与 有关,并通过教科书相关部分“信息窗”栏目得到了证实。
(4)小民则认为,实验肯定会有误差,为什么不说是测量误差造成的呢?通过小军的讲解,他终于明白了小军的实验结果不能单纯用测量误差来解释的原因,如果是测量误差的原因,电阻的多次测量值会表现出 的特点。
结合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图乙:水蒸气把软木塞向上冲起的过程中,相当于汽油机的 冲程。
(3)图丙是探究 的实验装置。
(4)图丁中的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如图所示为小梅在物理课上曾经使用过的一个实验装置,由铁架台、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开关、导体棒和几根导线等器材组成。
(1)这一实验装置是用来研究 现象的。
(2)小梅至今对这个实验的下列过程记忆犹新:
①为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她首先闭合开关,然后要使导体棒 (选填“上下”或“左右” 运动。
②保持导体棒的运动方向不变,将蹄形磁体 、 极的位置对调,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也会改变。这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的方向有关。
(3)通过图甲所示的实验,小梅断定: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闭合开关后,拿一根条形磁铁向右插入线圈中时,也会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
请你简要说明小梅这样想的理由。 。
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小强在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可折转光屏和量角器外,还要用到 和 。
(2)小强用到的实验器材中,可折转光屏可以非常方便地绕轴线 向前或向后折转。这个实验中,小强选用可折转光屏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是否在 所决定的平面内。
(3)小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一。
表一 |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0 |
29.8 |
|
2 |
50.0 |
50.0 |
|
3 |
70.0 |
70.3 |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反射时, 。
(4)通过实验,小刚测得的数据如表二。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
1 |
30.0 |
28.8 |
|
2 |
50.0 |
49.0 |
|
3 |
70.0 |
69.2 |
据此他得出了“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结论。
进行交流时,发现他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不同,小刚又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确定自己从读数到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都没有问题。
导致小刚得出“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原因可能是: 。
小军为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选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并将其中的部分器材进行了连接。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的器材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2)小军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依次进行了第1至4次测量,所得测量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
电压 |
电流 |
电阻 |
1 |
1.0 |
0.14 |
7.1 |
2 |
1.4 |
0.19 |
7.4 |
3 |
1.7 |
0.22 |
7.7 |
4 |
2.0 |
0.25 |
8.0 |
5 |
2.5 |
接下来进行第5次测量时,①他需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缓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恰为 ;②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你把电流表的示数填表格中
(3)小军顺利完成了五次测量后,注意到用五次测量数据算出的电阻值并不相同,他认为这是由于读数误差造成的。小民则认为,虽然读数会有误差,但小军的实验结果并不能单纯用误差来解释。因为由读数误差造成的结果会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而小军测得的电阻值 。
番茄水果电池也能让灯泡亮起来,如图所示。
(1)水果电池的能的转化过程是 能转化为电能。
(2)能源危机让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电动汽车的竞争演变成了“新型电池”的竞争,目前家用电动汽车使用的都是充电电池。受水果电池的启发,大胆设想:依据“水果电池的发电原理”,给电动汽车发明一个“不用充电、自身发电”的“新型电池”。简要写出你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