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的实验中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在导线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 .
(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4)排出故障后,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一位同学在读取完电流表示数后,直接拆下阻值为5Ω的电阻改换成10Ω的电阻.他认为这样操作简单方便.那么:
①请指出他在操作中的错误: .
②若按正确操作方法改接电阻后,电压表示数会 (填“变大”或“变小”).
(5)分析表中数据
| |
电压U=2V |
||
| 次数 |
1 |
2 |
3 |
| 电阻R(Ω) |
5 |
10 |
20 |
| 电流I(A) |
0.4 |
0.2 |
0.1 |
请你总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6)本实验中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找到普遍规律,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测量物体长度,②用伏安法测量定阻电阻的阻值,③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铅笔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是该实验的电路图。
(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 ,电路中的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如果滑片 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 移动。
(3)移动铅笔芯上面的滑片 ,记录铅笔芯 之间的距离和电压表的示数,数据如下:
|
|
0 |
30.0 |
60.0 |
90.0 |
120.0 |
150.0 |
180.0 |
|
|
0 |
0.4 |
0.8 |
1.2 |
1.6 |
2.0 |
2.4 |
通过数据反映出的规律和 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 比的结论。若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 ,滑片 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示数变为 ,滑片 再向右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电压表示数为 。

绳子的抗断拉力是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超过这个拉力,绳子就会断裂。某实验小组用“加沙子法”测量一根细轻绳的抗断拉力,主要过程如下:将小桶悬挂于细绳下,缓慢在桶中添加沙子,直到绳子断裂。取下小桶,用弹簧测力计测小桶和沙子的重力。
(1)某次测量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桶和沙子的重力如图所示,细绳的抗断拉力为 .本实验的原理中用到了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和 的知识。这种方法测量出的抗断拉力比绳子实际的抗断拉力 。
(2)改变绳子的长度,其抗断拉力 改变;用绳子拉着重物加速上升,其抗断拉力 改变。(均选填“会”或“不会”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 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 转动。
(1)如图甲,当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当入射光 向 靠近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 (选填“靠近”或“远离” .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 和 。
(2)如图乙,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 转动,此时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的结论。

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小灯泡上标有“ ”的字样。
(1)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端(选填“ ”或“ ” ;
(3)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根据这些现象,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小灯泡 (选填“短路”或“断路” ;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示数为 ,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 。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测量一块玉石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 处。
(2)用天平测量玉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玉石的质量为 ;将玉石放入盛有 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乙所示,则玉石的体积是 。
(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玉石的密度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