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恒为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 ,滑动变阻器有 规格“ ”、 规格“ ”可选。
(1)该实验应选择 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但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图中 、 、 、 四根导线有一根断了,则该导线是 。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当变阻器滑片 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 向 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如图所示,小雨同学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 ,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型管压强计存在 问题.
(2)实验1可以探究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3)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 .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其中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3)他经过调整后,使后面的蜡烛B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 ,同时发现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若把手放在蜡烛B处 (“会”或“不会”)烧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图1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
(4)如图2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 .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0.4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VAB= 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李明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2.8V,电流表的指示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是 A,连接电路的电阻R的阻值是 Ω.
(3)实验中,若保证电压表的示数为2.8V不变,将定值电阻R的阻值由25Ω更换为15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定值电阻为15Ω,滑动变阻器应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Ω(保留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