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1所示,人提着滑板在路上行走,手对滑板的力是向 的,滑板只在 上移动,人提滑板的力没做功。
(2)如图2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 (填“会“或“不会)立即下落,这是由于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于上方,乒乓球下方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上方的缘故。
某班级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的规律”实验,所用器材包括电源(6伏)、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导线,他们首先按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通过探究得到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在继续探究过程中,多次改变R1和R2的阻值,并将电流表分别接到A、B、C处,测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以及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I。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
R1(Ω) |
R2(Ω) |
I1(A) |
I2(A) |
I(A) |
1 |
20 |
60 |
0.3 |
0.1 |
0.4 |
2 |
20 |
30 |
0.3 |
0.2 |
0.50. |
3 |
20 |
20 |
0.3 |
0.3 |
0.6 |
4 |
30 |
15 |
0.2 |
0.4 |
0.6 |
5 |
60 |
12 |
0.1 |
0.5 |
0.6 |
① 分析比较表中I1、I2和I的数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 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2、3的第二、三和六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当一条支路中电阻一定时,干路电流。
③ 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4和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序号5中的两个并联电阻(选填“能”或“不能”)替代序号4中的两个并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理由是: 。
④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I1、I2与R1、R2的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
小李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W 1A”字样。实验时小李按图正确连接电路。
① 在闭合电键S前,她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端(选填“左”或“右”)。闭合电键S后,电压表示数为2.3伏,而电流表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② 她找到问题后重新实验,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22~0.46安,则电源电压为伏。
③ 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3.5伏,电流表示数为0.36安,该位置在滑动变阻器中点位置的侧(选填“左”或“右”)。
④ 通过实验测得Rx的阻值为欧(精确到0.1欧)。
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敏做了如下实验。
① 先取一空塑料瓶,在瓶壁上扎一个小孔,放入水槽中不同深度,如图(a)、(b)所示。根据的现象可以知道:同种液体内部,。
② 接着又用图(c)所示的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时她将U形管压强计带橡皮膜的塑料盒插入不同液体的深度(选填“相同”或“不同”),通过观察,继而得出结论。
在“测定铁块的密度”实验中,需要测的物理量是质量和。在用天平测铁块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 盘,当指针出现了如图(a)所示的现象,可以通过 的方法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位置如图(b)所示,被测物体的质量为克。
轮船上的“吃水线”又被称为“生命线”。为了安全航行,远洋轮船体上都有几条水平横线分别表示该船在不同水域和不同季节所允许的满载时的“吃水深度”,如图7所示。其中FW表示淡水线,S表示夏季海洋线,W表示冬季海洋线,除此以外船体上还有“北大西洋冬季线”和“印度洋线”。下表为不同海域的盐度及地理位置特点。
① “冬季海洋线”在“夏季海洋线”下方的原因是:。
② 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图7中1号横线表示,2号横线表示(均选填“北大西洋冬季线”或“印度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