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 运动。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
木块放置情况 |
接触面情况 |
压力 |
弹簧测力计示数 |
1 |
平放 |
木板 |
6 |
1.2 |
2 |
平放 |
木板 |
8 |
1.6 |
3 |
平放 |
木板 |
10 |
2.0 |
4 |
平放 |
棉布 |
6 |
1.8 |
5 |
平放 |
毛巾 |
6 |
3.0 |
(2)分析序号 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 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的关系是 。
(3)小明在另一次实验中,由静止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过程中得到拉力 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小明用 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若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 的水平力拉木块;若水平拉力为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
八年级(1)张伟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其中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
③除了图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T/℃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5 |
98 |
98 |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
①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时的数据。
③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填“吸”或“放”)热。
如图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min;第4min内冰块呈态,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晶体/非晶体)。那么,判断晶体的重要依据:。
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小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位置保持不动。
(1)实验前,小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圆点时,小明测得圆点与凸透镜之间距离为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实验前,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上,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位于20cm 位置,光屏必须位于______cm到______cm之间,才能得到___________的清晰的像。
(4)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___(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
⑵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板的_______侧观察(选填“左”或“右”);
⑶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⑷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⑸实验时,发现蜡烛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
⑹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