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图中的实验情景,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①中的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
(2)图②中, 的机械效率高;
(3)图③研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跟 的关系;
(4)图④中的 (填“铁屑”或“小磁针” 能更好的显示磁场的分布。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一个金属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按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
.向空烧杯中缓慢注入清水,直到没过金属体一段距离(烧杯未加满水),如图乙中① ⑤所示,待示数稳定后分别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如图乙中⑥所示,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盐,并轻轻搅拌,直至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为 。
(1)图乙中 (选填① ⑥序号)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图⑤中,金属体所受到的浮力 (用测量量的字母来表示)。
(2)图乙中 (选填① ⑥序号)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金属体的体积 (用已知量 、 和测量量的字母来表示)。
(3)因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可知图⑤、⑥中, (选填“ 、 、 ”),图⑥中盐水密度: (用已知量 和测量量的字母来表示)。
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
(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 。
(2)在甲装置中,分别给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3)在甲装置中,用相同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两种液体 相同。
(4)在甲装置中,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给 加热时间更长。
(5)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灯中煤油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假设6分钟两种燃料全部烧完,实验数据如表:
加热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杯水温 |
25 |
27 |
29 |
32 |
34 |
36 |
38 |
杯水温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分析数据可知:热值较大的是 。
(6)通过实验数据直接计算出燃料的热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 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 ,都不能与蜡烛 的像重合,原因是 。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丙所示。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 (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
(3)小悦还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如图丁所示实验。
①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并得出结论。
②实验中发现两次木块移动距离都较近,于是用木板代替毛巾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在 相同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 来减小木块与平面的滑动摩擦力,使木块移动距离较远,实验现象更明显。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 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将凸透镜重新移回到如图所示位置,在光具座 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这两个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也可以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生活中的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