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这时小明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 所示。
(4)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水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不是 ,这是因为 (选填序号)
.实验操作错误造成的
.实验误差引起的
.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如右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不同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A.快门 B.光圈 C.镜头 D.胶片
(2) 眼睛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A.快门 B.光圈 C.镜头 D.胶片
(3)右图的眼睛存在哪类视力问题?哪种透镜能对它进行矫正?
答:;.
右图是初二(2)班蔡海航同学做的四弦琴。其中每根弦的粗细都不相同,弦的松紧也可以调节。请你用它来研究琴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老师的问题:琴的音调与弦的粗细有关吗?
你的问题:
【猜想假设】
老师的猜想:琴弦越粗音调越低
你的猜想:
【设计实验】
请根据自己或者老师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该猜想是否正确
(只写方法,不用写结论)。
在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陈明和赵红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无论移动到哪里,他们始终都没有看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做法.(图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凸透镜的焦距/cm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的 正倒 |
凸透镜的焦距/cm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像的 正倒 |
14 |
20 |
47 |
倒立 |
16 |
20 |
80 |
倒立 |
14 |
30 |
26 |
倒立 |
16 |
30 |
34 |
倒立 |
14 |
40 |
22 |
倒立 |
16 |
40 |
27 |
倒立 |
14 |
60 |
18 |
倒立 |
16 |
60 |
22 |
倒立 |
请你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 凸透镜、蜡烛、光屏从左到右依次摆放的顺序是、、。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2)当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上端呈现时,为了使这个像移到光屏的中心,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应该使蜡烛向__________ (填“上”或“下”)移动。
(3)如下图所示:在实验时,小明同学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B、C、D、E的位置,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他分析一下:
①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像是_____________(正立/倒立)。
②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像是____________ (正立/倒立)。
③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透镜不成像。
④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透镜成的是虚像;像是_______________(正立/倒立)。
⑤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由A→D,不包括D点)时,像逐渐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像的大小逐渐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