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调整,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1)保持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除移动蜡烛外,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时,物和像之间的距离为 ,该透镜的焦距为 ;
(2)一同学用图乙所示的 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12分)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室有以下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 Ω)、电流表(0-0.6 A 0-3 A)、电压表(0-3 V 0-15 V)、开关、电压为4V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图甲图乙
(1)根据图甲提供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连接成实验电路。
(2)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请在方框内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实验过程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没有示数,电流表指针有明显的偏转,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小灯泡断路
B.只有小灯泡短路
C.只有滑动变阻器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4)电路故障排除后,某次实验中,电流表示数是0.2A,电压表示数如右图所示,示数是_________V,此时小灯泡的功率是__________w。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图甲
(1)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2)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乙所示。
乙图
①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大小的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
某小组根据猜想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图中的木块、长木板完全相同)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方向滑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___________和图___________可探究猜想A
(3)利用图___________和图___________可探究猜想B
(4)利用图___________和图___________可探究猜想C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
(1)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再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AC之间的距离是 _cm.由照片可知,纸锥下落到B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纸锥下落到C位置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 __ m/s.
(2)实验中,小明还发现不同纸锥由静止释放下落相同高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通过观察分析,他猜想这可能与纸锥的锥角、锥边的长度、纸锥的质量以及纸面粗糙程度有关.于是他利用同一规格的纸张按相同的方法制作纸锥:先裁剪出一个圆,再剪下一个缺口,最后用胶水将缺口两边粘合住,制作了a、b、c三个不同的纸锥,如图乙所示.其中锥边r1>r2=r3,锥角α1=α2>α3.
①为了研究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与纸锥锥边长度的关系,小明应选择纸锥(选填“a”、“b”、“c”)来进行对比实验.
②在研究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锥角的关系时,小明将a、c两个纸锥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落到地面,用秒表分别测出两纸锥下落的时间,再进行比较总结,得出结论.请你评估小明的实验方案并在现有器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评估意见:.改进方法:.
为了鉴别水和酒精,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唐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小唐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2)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鉴别酒精和水,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她分别将“浮标”浸入酒精和水中并使其漂浮,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丙所示.则当筷子浸入酒精中时液面的位置在(选填“A”“B”)处,筷子在酒精和水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浮标”的建议.
(3)小明取来A、B 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如图丁所示), 容器的质量为0. 5kg, 底面积为0. 01m2 ,容器高50cm, 分别装有2. 0×10-3m3的水和3. 0×10-3m3的酒精, 置于水平桌面上( ρ酒精=" 0." 8×103 kg/m3 , g =10N/kg).求:
①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②依据题意,下述情境是否有可能出现: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h 后,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能够达到PA> PB? 请写出判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