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嫦娥四号月背之旅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是同一面背对地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背面。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 1 6

月球背面与地球间的通讯是一个难题,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在2018年5月成功发射了人类史上首个月球信号中继卫星“鹊桥”(如图甲所示)。2018年12月8日,我国又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嫦娥四号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和落月过程,最终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为人类史上首个着陆于月球背面的无人探测器。为避免嫦娥四号在着陆瞬间“闪着腰”,工作人员给它研制了4条强有力的“腿”,让它既能平稳着陆,又能有效“吸收”着陆时产生的冲击力,防止它携带的设备被震坏。在嫦娥四号的“腿”上,还“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如图乙所示)。“大脚掌”中央装有一个形如足弓的金属构件,可以有效分散冲击力。

嫦娥四号由着陆器与巡视器(即月球车,又称“玉兔二号”)组成,2019年1月3日,巡视器与着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利用其底部6个带齿纹的轮子有效增大了与月面间摩擦,顺利在月背表面行驶。“玉兔二号”配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科学探测仪器,总质量仅 135 kg ,是世界上质量最小的月球车。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鹊桥”中继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受到的力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嫦娥四号探测器“腿”上的圆形“大脚掌”可       (选填“减小”或“增大”)对月面的压强;

(3)为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玉兔二号”采用的装置是         

(4)若“玉兔二号”每个轮子触月面积为 100 c m 2 ,则“玉兔二号”对水平月面的压强为        Pa (地球上 g 10 N / kg )

科目 物理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平衡力的辨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冰的质量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2)冰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 )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大约持续了   min

(3)加热到第 3 min 时,物质的状态为  (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 )

(4)再加热过程中,杯口上方出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填一物态变化)而成的。

(5)在实验过程中,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把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 ) ,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和转换法。

(2)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  (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 )

(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选填“越大”“越小” )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  (选填“越大”或“越小” )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木块 A 放在斜面上,如图中画出木块所受重力 G 和斜面对它支持力 F 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图中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炎热的夏季,小军同学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当瓶内水完全结冰时拿出,发现塑料瓶底明显向外凸起,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举一个生活中因水结冰带来危害的例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