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所示的电路图,既可以测小灯泡的电阻(下称前者),又可以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下称后者)。
(1)两个实验都需要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前者的作用是 ;后者的作用是 。
(2)两个实验都需要测出三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前者的目的是 ;后者的目的是 。
(3)某同学按该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分析指出故障的原因。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特别亮分析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8分)小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
Ⅰ 在电路图的〇中填入小灯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元件符号。
Ⅱ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位置,是为了(1)_______________。
Ⅲ 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记入表中,重复实验三次,计算电阻,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 实验室能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小灯泡L(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约为10Ω);
B.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每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C.电压表一个(量程为0~3V,0~15V,电阻为5KΩ);
D.电流表一个(量程为0~0.6A,0~3A,电阻为5Ω);
E.滑动变阻器R0(阻值为0~50Ω,额定电流为1A);
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则:
1、如果使用上述器材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那么,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该电路中的电流约为(3)__________A,因此,电流表的量程应选(4)0~__________A。
2、在实验中,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报告及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名称 |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
实验目的 |
练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
实验步骤 |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路中的(5)_________最小。 |
||
b、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6)__________V,然后,测量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7)___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获得几组数据。 |
|||
c、根据测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小灯泡的电阻。 |
|||
实验记录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阻R/Ω |
2.5 |
0.26 |
9.6 |
|
2.0 |
0.24 |
8.3 |
|
1.5 |
0.30 |
5.0 |
|
1.0 |
0. 15 |
6.7 |
①将实验步骤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②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存在明显错误的记录数字是(8)__________。
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间的关系。所用实验器材是:电源(两节干电池)、电流表(0~0.6A,0~3A量程已损坏)、电压表:(0~3V , 0~15V)、电阻箱R1(0~999.9Ω)、滑动变阻器R2(20Ω,2A)、开关、导线若干。
(1)按要求完成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2)在探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小华按要求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
(3)在探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间的关系时,小明直接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电流与电阻不成反比,他判断的依据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序号 |
电阻R/Ω |
电流I/A |
1 |
3 |
0.5 |
2 |
6 |
0.33 |
3 |
9 |
0.25 |
(4)就本实验所用器材,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若保持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2V,为能完成实验,电阻箱R1可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保留一位小数)。
如下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达到水平平衡状态。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根据这次实验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 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理由是:。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可能是:。
(4)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海和小红意见不同.小海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海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对/错),小红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海好,请你说出小红的理由:
。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_ __向_ __ (左/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在烧杯中倒人盐水,称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75g;
(3)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_ __cm3。再称量烧杯和剩下的盐水总质量时,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_ __使天平平衡;
(4)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的盐水质量为_ __ g。通过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为_ __kg/m3
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②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_ __(选填“前面”或“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