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 6 V 的电源,额定电压为 2 . 5 V 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图甲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最  端(选填“左”或“右” )

(3)实验中通过移动滑片,分别记下多组对应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图乙所示的 U I 图象,根据图象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1 . 5 V 时,通电 2 min ,电流通过小灯泡所做的功是   J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功率的测量实验 实物的电路连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3)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调(填“左”、“右”)到  cm处,在此过程中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变  (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实验题王强同学实验探究“如何让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的操作步骤是:1、将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2、往杯里的水加盐并搅拌.请你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一:完成实验步骤1,观察到的现象是  
问题二:进行实验步骤2,加盐是使水变成  ,搅拌是为了加速盐的溶解,使  盐水的密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根据公式=  可知鸡蛋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问题三:当鸡蛋受到的浮力  自身的重力时,就可观察到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8
0.8
24
83.3%
2
4
5
1.5
15

3
6
10


90.9%

(1)在表中空格处填下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1)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来驱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其产业的发展日益蓬勃.某太阳能汽车,质量为350kg,顶部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
(1)当车上载有1500N的人和物品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0×10-2m2,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Pa.(g=10N/kg)
(2)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能.一般情况下,汽车在运动时,被转换的太阳能被直接送到发动机控制系统.当汽车不运动时,太阳能将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储存在蓄电池内;当太阳能电池板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来驱动发动机时,蓄电池(选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3)若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面积为6m2,它正对太阳时电池能够产生100V的电压,并对车上电动机提供8.4A的电流,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0×103W/m2,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W,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当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90N,则汽车的行驶速度为m/s.
(4)太阳能汽车采用四轮鼓式制动,有效地减少了制动距离.通过测量获得汽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速度/ (m∙s-1
2
3
4
5
6
制动距离/m
0.53
1.20
2.13
3.33
4.80


请在图中描点作出s- v2图象.根据图象反映的规律可知,当轿车速度为4.5m/s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m.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