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
(1)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
(2)闭合开关,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缓慢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 与滑片移动距离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压调节非常不方便,这是由于选用了以下提供的 (选填“ ”或“ ” 滑动变阻器;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 (阻值范围 ,滑片行程 滑动变阻器 (阻值范围 ,滑片行程
(3)换用另一个滑动变阻器并接通电路后,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 ;
(4)小明想换用其他规格的小灯泡再做该实验,但他操作有误,在未断开开关的情况下,直接将小灯泡从灯座上拔出,那么拔出小灯泡后电压表的示数情况是 电流表的示数情况是 (以上两空选填“示数为零”或“有较大示数” ;
(5)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提醒下结合图的电路图进行了误差 分析:因实验中实际提供的电压表内阻并非无穷大且在测量时有明显的电流通过,会造成电流表所测电流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灯泡中的实际电流,从而导致实验中灯泡额定功率的测量值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真实值。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甲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大小,来说明铁球对木块的多少,从而判断出(“铁球”或“木块”)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且不计空气阻力,该实验能成功吗?答:
(4)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答:若他按此方案操作,他会看到的现象是:。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实验中,要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其目的是.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应为N.
测量 序号 |
动力 F1/N |
动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15 |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变小/不变)
(4)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像的亮度要(变暗/变亮/亮度不变);若把透镜向下移动,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则会观察到得现象:。
(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远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
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实验开始组装器材时,应按照(选填“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顺序。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右图中的图(选填“甲”或“乙”)。
(3)实验中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原因)(4)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 试管未碰底 )。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