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卓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焦距为 10 cm

(1)若将蜡烛从图示位置移至 20 cm 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 ) 凸透镜。当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 得到清晰的像。

(2)他将装置恢复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再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变得模糊了,要使像再次变得清晰,他应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块  (选填“凸”或“凹” ) 透镜。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变短,要使蜡烛的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 ) 移动。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
(2)实验时,他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不变”、“变小”)。
(3)为证实上述有关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措施:
A.保持A、B两支蜡烛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在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l)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做山的海波熔化图像,由图像甲可知海波的熔点应为℃。其熔化过程特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分钟。
(2)另一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采用图乙所示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小明和学习小组利用电源(电压未知)、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导线若干来测量电阻Rx的阻值(其阻值约几百欧)。
在图甲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2)设计的实验表格为右上表,表格中
①处应填写
(3)正确连接电路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V。
(4)实验中,器材完好,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指针偏转正常,但电流表指针都几乎不偏转,无法读数,原因可能是
(5)勤于思考的小明在不改动原来实验电路的情况下,也能求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请你写出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用相应的字母表示测出的物理量)。


③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是Rx=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第5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8所示,则表格中①处的数据应为
(2)分析对比第1、2和3三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一: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
(3)分析对比第三次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二: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4)综合结论一和结论二,得出探究结论: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5)小明联想到质量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由此推想:物体排开液体的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6)小燕又联想到物体的成正比,深入分析处理数据后,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 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 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 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选填“变大”、“ 不便”或“变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