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是互不相关的。直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 (选填“安培”、“奥斯特”或“法拉第”)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与磁联系的科学家。如图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装置。闭合开关后,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线组成闭合电路。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实验中电流由左进入电流计,指针向左偏,电流由右进入电流计,指针向右偏)。
实验序号 |
磁场方向 |
导体棒 运动方向 |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
1 |
向下 |
向上 |
不偏转 |
2 |
向下 |
不偏转 |
|
3 |
向左 |
向右偏 |
|
4 |
向右 |
向左偏 |
|
5 |
向上 |
向上 |
不偏转 |
6 |
向下 |
不偏转 |
|
7 |
向左 |
向左偏 |
|
8 |
向右 |
向右偏 |
(1)实验表明,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
.平行磁感线运动
.切割磁感线运动
(2)导体中产生的电流方向,与导体的运动方向,以及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判断下列方向关系正确的是 。


如图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 cm;测量物体温度的基本工具是 ,图(乙)中所示温度是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如图所示的时间是 S。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 序号)。A.水蒸汽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 (选填“内焰”、 “外焰”或“焰心”)。
(2)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 的是 (选填“A” 或“B”)套装置。
(3)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a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 的)。由图像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 (填“相同”或“不同”),图 (填“D”或“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他 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是 。
(4)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 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 。
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雪糕在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中 图(选填“甲”或“乙”)。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