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守约轩记

(明)祁顺

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约之义其大矣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 。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无忝于约之义矣。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④于是乎书。

[注]①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休休,安乐的样子。②《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薰,一种香草。莸,一种臭草。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B.

C.

D.

(2)分析第①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A.

骈散结合

B.

排比铺陈

C.

正反对比

D.

欲扬先抑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襄子最智伯 怨:痛恨
B.卒释之 去:使……离开
C.何乃残身形 苦:痛苦
D.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 ( )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③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④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⑤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入宫涂厕准备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文言文阅读(28分 )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翔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三,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然,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惭愤。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乃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聊斋志异·棋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然,若不自已:停止
C.父愤悒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之系:捆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视,面目寒俭癖误人也,如是夫
B.自晨于日昃戏耳,何
C.酌之酒,亦不饮故未敢缧绁系之
D.公礼之三,坐公叹咤良久,悟其鬼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逡巡局侧”相同的一句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夫晋,何厌之有?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下列句子中,“其”字和“见弈遂忘其死”中的“其”含义相同的是(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会其怒,不敢献。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②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翻译句子
(1)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姨妹:姨母的女儿。二子:两个女儿。中和:唐僖宗年号。缗:穿钱的绳。绐:哄骗、欺骗。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泰之义伏:通“服”,佩服
B.其人他徙 俾:使
C.已别官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解维:想通了

下面全能说明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一项是()
①姨卒,泰娶其妹②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③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泰④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⑤泰惊悸,召诘之⑥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这使得他受到众人敬佩。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两百贯;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
(2)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邻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

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
项王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又不肯学完,完毕
B.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地里,私下
C.梁以此籍奇怪
D.皆已籍矣畏惧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知其能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于是项梁教籍兵法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还。
C.梁此奇籍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
D.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越王勾践栖会稽之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