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下列实验或操作中均有气泡出现。请从1﹣4号容器内,气泡中气体的主要成分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的角度,将下列实验A与 (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气泡中气体的主要成分均属于 。
A.
水通电分解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2)3CO+Fe2O33CO2+2Fe,H2+CuO
H2O+Cu,在这两个反应中Fe2O3、CuO都发生了还原反应,据此推测H2+CuO
H2O+Cu反应中 发生了还原反应,此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变为+1。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中,看到的现象是: .若用E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进(选“a”或“b”),装置B和C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 .
(3)若选用 A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用装置D来收集氧气,理由是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除去木炭还原氧化铜后所得固体中的氧化铜,可选择的溶液为_______;
(2)冬天用煤炉取暖不当会导致煤气中毒。有人认为,在炉具上放一盆水就可以有效防止煤气中毒,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铁粉放入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4)厨房用水壶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就观察到水中有气泡冒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高温下氧化铁受热分解为四氧化三铁和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定温下,将C溶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3)在t3℃时,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A、B、C表示)。
(4)在t1℃时,将25 g A物质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小海同学准备配制10%的NaCl溶液,下图是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的序号表示小海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下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_____。
(3)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 mL(水的密度为1g/mL)。
(4)量取水的体积时,小亮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完成化学方程式
(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工业用赤铁矿炼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