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论宝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 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 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 ,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注释:①【会田】会,相约;田,打猎。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③【为寇】做贼,这里指入侵。④【河】指黄河。

(1)下列关键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松柏冢 累累 【累累】众多的样子

B.王之 甚矣 【蔽】所受的蒙蔽

C.时时而 【间】指较短的时间

D.吾 孰与徐公美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

(2)下列各项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妻之美我者

B.

问之客曰

C.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

由此观之

(3)下面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征"时间之久,经历战事之残酷。

B.

心中"家"与眼前"冢"相对照,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内心情感之悲苦。

C.

"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窦、梁上、中庭、井上"皆为家景,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

D.

"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

(4)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主题: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B.

两个人物: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

C.

三层结构:写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蔽--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内;写赏赐--上赏、中赏、下赏;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

D.

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

(5)下面对《齐威王论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魏惠王的珠宝的确是世所罕见,发出的光芒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的距离。

B.

齐威王与魏惠王对财宝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

C.

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

D.

齐威王的人才观,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

(6)请用三个"/"给《齐威王论宝》一文画线处断句。

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馀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①。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绡縠:xiāo hú泛指轻纱之类的丝织品。
解释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予使契丹 (2)时新雨霁
(3)相数丈 (4)立涧之东西
与“逾山去”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 B.远嫌避怨
C.则事不举水利不兴矣 D.乃记之

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了()
虹的变化 B、虹的形成 C、虹的变化和形成
翻译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出声。如者十年。一日,自觉豁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注】①国朝:指清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遂暗记不出声复: ②如者十年是:
③自觉豁然:托词因病废学者或:
下列句中的“之”与“盖积苦精力之应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虫旧曾有 B.是吾剑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 D.学而时习

翻译下列语句。
①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译文:
②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下列句中与“其虫旧曾有之”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飞漱其间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其间千二百里 D.而置之其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为两段 ⑵土人之“傍不肯”
翻译下面的句子。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

《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笔云:“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尽撤酒器以赠。
【注释】①元:元朝。②春题:春联。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为赞美明月楼。
【文化常识】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赵子昂纸笔求作 ③援笔 ④喜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

A.春冬之时 B.心之所向
C.而忘操之 D.至之市

本文中提到的“春题”就是现在的春联,春联要求上下对仗。文中引用赵孟頫写的对联时出现了差错,请根据对仗知识加以改正,使之更合对联的要求。
原文:“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 改为:

解释下列加点词。
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御风,不以疾也。
溯: 朝: 虽: 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