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曾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子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
----据《长乐老自叙》
材料二
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
----《旧五代史》
材料三
子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别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子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乎。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新五代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12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就职演说中讲到:“本世纪上半叶的特点是:人权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粗暴的践踏,以及经历了历史上两场最可怕的战争,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要是学会和睦相处。”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在2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
题目:“好一个和睦相处”
阅读材料,回答些列问题。
材料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
电力工业 |
煤炭工业 |
生铁 |
钢 |
1920年 |
772百万千瓦 |
14.2百万吨 |
436 815吨 |
30 000吨 |
1936年 |
1724百万千瓦 |
26.2百万吨 |
958 683吨 |
556 347吨 |
年增长率 |
9.4% |
7% |
9% |
40% |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价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