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一: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面对外国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袁隆平向"饥饿恶魔"挑战,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袁隆平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为了实现梦想,袁隆平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外国人惊叹袁隆平"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历史、对文明的贡献。
材料二:吴孟超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他94岁高龄仍然奋战在手术台上,从医70多年,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推动中国的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吴孟超看来。"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了再使用;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满腔热忱,中望初心,矢志不yú。这是医者仁心,也是一名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挚爱守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
束 缚
矢志不yú
(2)根据材料二拟写下联。
上联: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下联: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持。"阅读以上两则材料,探究两位院士的事迹体现出了一种怎样的科学精神。
阅读下面一则通讯。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6日电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倒数第三天,在16日上午的谈判中,主办方丹麦没有取得各国谈判代表的同意,试图将自行拟定的协议草案强加给大会讨论。对此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抗议,坚决反对主办方越俎代庖。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大会上三次拍案而起,他对大会主席、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直言:“这一举动将严重影响到哥本哈根大会的成功。”巴西、印度、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等都对中方的表态予以支持。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我的概括:面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作为环保主义者的你,请为这次“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拟一条警示标语。
我拟写的标语是: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读书的真正乐趣在哪里呢?我想,在于求真、求善、求美。读科学之书可以求真,
使知识正确;,;,。
读书之乐就在于追求这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幸福。
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美国密歇根大学一个实验室制造的机器人梅布尔(Mabel)能够像人类一样奔跑,它代表了两足机器人在灵敏度和效率方面的极致水平。梅布尔的最快奔跑速度为每小时10.94公里,是世界上有膝关节的两足机器人中跑得最快的一位。会跑的机器人很少,而且除了梅布尔,没有机器人能够以与人类移动类似的方式奔跑。
梅布尔于2008年诞生,刚开始只能在平地上行走,后来能适应崎岖路面,今年7月底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小跑。研究人员认为,它将来可在帮助残疾人重新行走、救援或者生物研究等活动中大显身手。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
“失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29岁之前,我是在超越别人;①。一个人可以看不见,②;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
——《盲人女教授的明亮世界》
语言表达。
刚刚步入中学的校园,走进新的班级,同学和老师都不太了解。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这就是我――我秀,我精彩”的自我展示活动。在活动的现场,大家踊跃参与,很好地利用了这样一次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在这次的展示当中,小强的表现尤为抢眼,他为大家展示了精湛的毛笔书法作品,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的阵阵掌声,班主任王老师还特别给小强的作品送上了一段评语:
评语: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孩,开朗活泼,写得一手好字,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如果你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带领更多的同学喜爱书法,相信在共同提高的路上,朋友会越来越多,你的中学生活也会越来越精彩!请概括一下王老师给小强的评语的要点:(写出两条即可)
①
② 假如你是小强,听完王老师的这段评语,你会怎么说?请代小强写几回应王老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