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 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②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③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 ④ 经其宫 ⑤ 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 ⑥ 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⑦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女有 归
②盗窃乱贼而不 作
③潦 之经吾宫也利
④已 食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连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⑴患其塔动()⑵盖钉板上下弥束()
⑶贻以金钗()⑷人皆伏其精练()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⑴密 使 其 妻 见 喻 皓 之 妻
⑵六 幕 相 联 如 胠 箧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2)匠师如其言,塔遂定。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
③不以疾也。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想到李白的“ ,” 一句诗。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作者是(朝代)的。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2)俶尔远逝: ___________
(3)斗折蛇行: ___________(4)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本文多处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请结合所给语段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⑤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病涉:苦于往来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苇编的粗席。③刍藳(gǎo):草把。④漉:捞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这里引申为排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泥于掌故()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3)以通南北之水() (4)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3)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两则文言文前者侧重于工作态度,后者侧重于具体办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1)甲文告诉我们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员应当做?
(2)请你说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处。
课内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天雨墙坏()(2)马无故亡而入胡()
(3)人皆吊之()(4)此独以跛之故()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塞翁失马》的一个成语是:。
“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
C.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
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