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 |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 |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 |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
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 B.实现富国强兵 |
C.引领思想启蒙 | D.建立民主政治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
下列材料中,属于研究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第一手资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