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某校排演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和建设的剧目,以下情节不可能出现在剧中的是

A.农民参加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B.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20世纪50年代赴西藏自治区从事援助工作 D.当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 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材料中“中美、中英的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是

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 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