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而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 【1】礼义而成。犹足蹈路而行,所蹈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 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夫志洁行显, 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屦者,居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之士,激无义之人;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段干木 【2】阖门不出,魏文 【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 【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无所全;魏文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则善太公之诛非也。使韩子 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

注释:【1】须:等待,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战国时魏国隐士。【3】魏文:魏文侯,战国初魏国君主。【4】解沮:瓦解、涣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贵耕战而 儒生贱:轻视

B.

使礼义废,纲纪败使:假如

C.

故以旧为无益而去之 防:防备

D.

薄夫,鄙夫宽 敦:敦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上下乱阴阳谬 故事或无益,益者须之

B.

旧礼为无补而去之 此二子解沮齐众

C.

此礼义为业也 国之所以存

D.

人民善 开不上用之路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儒名而俗行 名义上是儒生,行动却跟一般人一样

B.

不徇爵禄 不为了爵位和俸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C.

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

D.

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 指责干木的操行、贬低魏文扶轼致敬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只有害处,本文认为儒生很有用处,不应抛弃。

B.

本文赞赏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轼致敬的做法,认为功劳很大,无法超越。

C.

韩非认为留着狂谲、华士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而赞赏太公杀了他们。

D.

本文认为狂谲、华士与段干木是同一类人,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

(5)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阅读 文言虚词 翻译句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末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①砉然:骨肉相离的声音。②硎:磨刀石。
(选自《庄子·养生主》)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乃中《经首》之会:韵律,节奏。
B.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进:进入。
C.刀刃若新于硎发:生,出,引申为“磨”。
D.刀而藏之善:擦拭,揩拭。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庖丁技艺高超的一组是()(2分)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③牛不知其死也④未尝见全牛也
⑤所见无非全牛者 ⑥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庄子这个寓言于后世形成了如下成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目无全牛等。
B.屠宰一头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为什么屠宰起来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其原因就是庖丁熟练地掌握了牛的大小。
C.这个故事是说做事不仅要掌握客观规律,还要保持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懂得运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方能运用自如。
D.寓言中庄子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顺应环境,回避矛盾,就能保住性命,养护精神。这也就是文章最后文惠君得到的一种养生之道。

把文言选段中划线句以及《先秦诸子选读》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分)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二)檀道济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⑤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罪人,正在今日吊:捆绑,捉拿
B.北地,转战至济上略:夺取,攻占
C.以降者妄,斩以徇:巡行示众
D.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资运竭乃还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今无事相召,祸至矣/路曼曼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皆释遣之/故舍汝旅食京师
D.脱帻投地/今其智反不能及

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
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
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
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妹以和谨称。
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一)廉夫人吴芝瑛传(有删节)
严复
廉夫人氏吴,名芝瑛,以慈善爱国称中外女子间。父宝三,官山东州县数十年,有循绩。独生夫人,钟爱之。年十九,适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称佳偶。郎中夙敦风义,有干略。光绪甲辰,主事王某,以党案牵连入刑部狱,郎中独力百方营救,卒令得脱,海内义之。仕不称意,一旦携妻子家海上,然伉俪交勉,为义益力。于国群公益,朋友患难,赴之若不及者。
光绪三十二年,夫人以庚子赔款为国大累,宜通国之民共起分任,则咄咄可释巨负。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夙擅书法,为时所珍,则自制小万柳堂帖以售,得资悉充捐款。其忠于国家,自奋其力如此。
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
杭州有女子赵麟者,父死,长庐墓旁不嫁。夫人与邂逅,乃大感动,为出资葺其先墓,手草募启,为孝女募金买田资衣食,得二千金焉。其至性过人,锡类无穷如此。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皖有妄男子徐锡麟,怀火器,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用绅士言,谓其力足为乱,展转周内杀之。既杀,其家族惧连坐,弃柩中野,莫敢营葬。夫人素识秋瑾,伤其暴露。三十三年十二月,乃与石门徐女士寄尘,购隙地西冷桥畔葬焉。其隐刑愍辜,不欺其意又如此。
严先生曰:吾国禁女子干外事者,四千余年。干外事者,微论恶也,即善有不可。世变大异,至今思想议论,乃略殊前。顾女子行事,稍稍露锋颖,循常之徒,辄相视大诧,甚者以为宜诛。嗟夫!使吾国礼俗长此终古,则亦已耳。必以进步为期,凡此皆所必至应有者也,又何讶乎?廉夫人者,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平生多闻长者精至独往之言,故能不循常自树立如此。呜呼!男子可以兴矣。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适:出嫁 B.则咄咄可巨负释:消除
C.论恶也微:稍稍 D.得资充捐款悉:全都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至今思想议论,略殊前 B.廉夫人,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
度我至军中,公入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C.夙擅书法,时所珍 D.党案牵连入刑部狱

秦人积威之所劫卒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夫人之夫廉泉因营救入刑部狱的王某而得罪于人,仕途不称意,因此携家眷离开官场。
B.廉夫人雅擅书法,为时所重,她便自制帖子出售,将售资皆充入捐款。
C.廉夫人邂逅杭州孝女赵麟,为她的孝道所感,出资为她的先人修缮墓地,并为她募得二千金。类似这样的事情,廉夫人还做了很多。
D.严复认为中国禁止女子干预外事已四千年,女子行事稍露锋芒,便被寻常人认为是出格之举,这种想法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
(2)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
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③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注]①啬夫:务农之人。②匈:同“胸”。③周稷:古代传承下来的农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存:抚恤
B.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延:招纳
C.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直:正直
D.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穰:丰年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组是()
① 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②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③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
⑤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⑥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邑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
B.张敞写信给朱邑劝他举荐贤才,朱邑很感激他的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C.朱邑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
D.朱邑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廉洁有节义,并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其父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译文:
(2)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