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噫!此岂可与俗人道战!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战!
(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
| B. |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
| C. |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
| D. |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寿:使……保持新鲜 |
| B. | 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藉:借助 |
| C. | 凡人遇旦昼则风日 凡人:平凡的人 |
| D. |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 恨:遗憾 |
(3)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②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之,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佣作,被雇佣劳动、劳作。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怪之 ()②衡乃与其佣作 ()
③资给以书 ()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
| 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
| 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
| 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渔人甚异之 ()阡陌交通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水益涩()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异渔人甚异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B.便舍船屋舍俨然 |
| C.会当凌绝顶夜久语声绝 |
| D.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把语段(一)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遂缘小溪,益出山左。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金华戴元礼,国初①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②,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③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餳④字耳戴急为正之。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国初:指明朝初年。 ②麾:指挥,这里指挥手。③餳:通“糖”。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退而怪之( )(2)按方发剂( )
(3)日往视焉()(4) 迎求溢户()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隔开。
戴 求 得 其 书 乃 餳 字 耳 戴 急 为 正 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大奇之,后常称说。
【注释】①太守:州郡的长官。 ②九江:古地名,今江西九江市。③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④遗:wèi,送给。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术令人出橘食之()(2)是橘甘,欲怀而遗母()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限断两处)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