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解释下列词语。
(1)临 (2)率
(3)书 (4)简札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或 答 人 简 札通读全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左右嘿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①,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糅罗纨,曳绮縠②,而士不得以为缘③。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餍(yàn):本义指吃饱。②绮縠(qǐ hú):绫绸绉纱之类。丝织品的总称。③缘:边缘。解释下列加点词。
(1)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2)连然流涕
(3)谓其左右曰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士不得以为缘”的“以”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责士以所重事君 |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C.将以攻宋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管燕的左右没有人愿意与他“赴诸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
B.乃记之而去广起,夺而杀尉 |
C.俶尔远逝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D.心乐之怅恨久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选文简析作者前后心情有何不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选自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请陈之(2)管仲正衿再拜曰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B.生子而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C.使尧在上,咎繇为理使之冲烟而飞鸣 |
D.公诚愚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修政”的内容是。从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的人。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选自《满井游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土膏微润(2)波色乍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B.冻风时作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C.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D.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此地空余黄鹤楼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抓住了这一季节的的特点?作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
戴高帽
俗以喜人面谀①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②。”师怒曰:“吾辈直道③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谀:奉承。②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直道:直率的方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外官不易为(2)适人辄送其一(3)师颔其首曰(4)语人曰 下面句子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A.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
B.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
C.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
D.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 |
这篇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