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 B.至于夏水襄陵每至晴初霜旦 |
C.则素湍绿潭留蚊于素帐中 | D.自非亭午夜分自山峡七百里中 |
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 ”的静景,也描写了“ ,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而君逆寡者(2)以头抢地耳
(3)休祲降于天(4)长跪而谢之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置人所罾鱼腹中 | B.请广于君 | C.优劣得所 | D.夜篝火 |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4分)
和桃源诗序【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
(1)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2)饮其水皆寿。()
(3)或至百二三十岁。()
(4)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下面句中划线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
是:。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是:。《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 ③进趋:赶快进兵。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
(2)而议者谓为非计议者: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甲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其目的是什么?
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结合《曹刿论战》,回答下列问题。解释划线字词
(1)齐师伐我(2)小惠未徧(3)小大之狱(4)弗敢专也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 | B.以塞忠谏之路也 |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