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便还家(     )      ②无论魏晋(    )    ③寻所志(     )                
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遇桃源,“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你认为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11-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A.屋舍俨然 B.仿佛若有光:
C.便还家: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读下面短文,完成11-16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给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先自其足()()
吾忘持()()
宁信()()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____同____) (2)反归取之(____同____)
、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何不试之以足?
、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文言文
.用“| ”标出下面画线句中最明显的一处停顿。(2 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天民。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②.泉而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③.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岗浅阜。()
④.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和《满井游记》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的感受。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来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二)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地方),因(乘机)攫(juú,抢)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徙见金。”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 清旦衣冠而之市     鬻金者之所      
③ 因攫其金而     见金     
.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吏捕得之 C.学而时习之 D.驱之别院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齐人大胆攫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