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什么?
(二)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心乐之。乐:(2)下见小潭。下:
(3)水尤清冽。清:(4)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翻译下列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
①欲穷其林穷:②便要还家要:
③咸来问讯咸: ④欣然规往规:.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初极狭,才通人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①;②;③;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3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这部书是西汉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长跪而谢之曰()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寡人谕矣()、翻译下列句子
(1)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根据上面文字的内容,请任意写出三个能够表现唐雎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
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吓,唐雎以“ ”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 ,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
(三)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①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注释】①旨:美味 ②困:不透彻.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 虽有至道(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翻译句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用原文填空。本文论述了▲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二)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选贤与能( ▲)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
③男有分,女有归( ▲) ④是谓大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