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泊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泊(jì):及。④趺(fū):同“跗”,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熹。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执( ) ②( ) ③之( )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②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解释划线的字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至于夏水襄陵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虽乘奔御风
⑤飞漱其间⑥良多趣味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①威。尝谒告②上冢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④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⑤,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霁:停止。②谒告:请假。③上冢:上坟。
④严装:装备整齐。⑤嗔:生气。⑥臂:用手臂架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善回人主意或逢上怒甚
外皆严装已毕征奏事固久不已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而有胆略 B而竟不行
C学而不思则罔 D 乃记之而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回人主意。
(2)征奏事固久不已。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固久不已”?请做简要分析。
解释划线字
①如鸣佩环,心乐之 ②斗折蛇行③凄神寒骨
④盖竹柏影也⑤相与步于中庭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
(3)濯清涟而不妖()(4)不蔓不枝( )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B.渔人甚异之 |
C.无丝竹之乱耳 | D.孔子云:何陋之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段理解。
(1)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甲文用 “” 点明主旨,表现作者的情操,乙文则用“,”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
(2)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二)
(甲)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
(3)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甲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乙文中所写的哪些现象相似?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