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晏七岁,明惠①若神,___________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明惠:聪明,“惠”通“慧”。②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2)对曹操将何晏送回家,恰当的解释是( )
A. |
何晏不想更改姓氏,曹操明白了他的心意。 |
B. |
何晏提出要一栋房子,曹操认为他太贪心。 |
C. |
何晏不愿给曹操做儿子,曹操为此很生气。 |
D. |
何晏聪明过人,曹操觉得他日后不好驾驭。 |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 B.时先主屯新野屯大泽乡 |
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 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B.扶苏以数谏故 |
C.遂许先帝以驱驰 |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A.“臣本布衣”中的“臣”指诸葛亮;“君谓计将安出”中的“君”指徐庶。 |
B.甲乙两段叙了同一件事,但两段内容叙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重在表现诸葛亮人物的不同凡响,后者重在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
C.“时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的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 |
D.“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此句是刘备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明他向诸葛亮问计的诚恳态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⑴臣之妻私臣。( )⑵期年之后。( )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左右皆引试之。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共15分)
甲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淫慢: 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解释下列短语:
(1)开张圣听:▲(2)陟罚臧否:▲
(3)悲守穷庐:▲(4)俭以养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刘禅和儿子的劝诫。 |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
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节选自《出师表》)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王之蔽甚矣()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以光先帝遗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甲】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的事实(用原文回答),【乙】文“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中,“内”是指,“外”是指。
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两文共同之处,但劝说的方式各有不同中,邹忌采用了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释文中画线词。(3分)
(1)前后类如此____________(2)是时朝廷虽尝禁止__________ (3)而人或谓之不韵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写出了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