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孰视之( )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4)时时而间进(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
| B.本文记叙了邹忌用直言进谏的方式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 |
| C.本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是描写妻、妾、客的三句回答语气各不相同,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三人对邹忌的不同态度。 |
| D.文章剪裁巧妙,详细地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齐王进谏这两件大事,略写齐王的态度,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齐威王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并选择你最欣赏的一种来谈谈实际生活中你将如何践行。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若嗣子可辅()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甲】【乙】两段中加点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个成语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请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
呢?
(2)你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划分下句的朗读节奏。
自 幼 所 作 诗 赋 文 字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孤 ()(2)为()(3)或()翻译下面句子。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太夫人在欧阳修幼年时是怎样教他读书的?(用原文回答)
欧阳修的勤奋好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完选文后,你有何启示?
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小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②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③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④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①忽幸其第()②方遣使致书()
③韩王以实对()④臣未发书()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 A.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 |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 |
| C.至之市(《郑人买履》) | D.稍出近之(《黔之驴》) |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
因命韩王谢而受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2)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短文两篇》)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阅读《孙叔敖纳言》,完成下列题目。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③孙叔敖再拜曰()④孙叔敖对曰()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中的“之”相同的是()
|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B.策之不以其道 |
| C.无丝竹之乱耳 | D.何陋之有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连月不开(2)至若春和景明(3)外户不闭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或请重法以禁之 |
| B.吾谁与归上与群臣论止盗 |
|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自是数年之后 |
| D.则有去国怀乡朕当去奢省费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甲文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