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孰视之( )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4)时时而间进(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
B.本文记叙了邹忌用直言进谏的方式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成为春秋五霸的故事。 |
C.本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是描写妻、妾、客的三句回答语气各不相同,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三人对邹忌的不同态度。 |
D.文章剪裁巧妙,详细地写邹忌三问谁美和向齐王进谏这两件大事,略写齐王的态度,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齐威王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并选择你最欣赏的一种来谈谈实际生活中你将如何践行。
哀溺文(12分)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②中济,船破,皆游()③有顷,益怠()④又摇其首。遂溺死()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汝愚之甚,蔽之甚!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出师表》选段(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写出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本布衣()②由是感激()③深入不毛()④夙夜忧叹()翻译句子。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节选自《三国志 魏志 司马郎传》)
【注释】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疑朗匿年(隐瞒) | B.监试者异之(奇特、奇异) |
C.窃为郡内忧之(私下) | D.客谢之(道歉)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B.今寇未至而先徒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C.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D.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贤能为之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2)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结合文意,请你对司马朗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 |
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 |
C.问其所欲欲:欲望 |
D.卒为良民卒:最终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题目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1)休祲降于天(2)长跪而谢之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置人所罾鱼腹中 | B.请广于君 | C.优劣得所 | D.夜篝火 |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