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 N 极,则B磁体下端为_____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_____。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_____。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____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录像机等,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斜面一侧沿斜面方向固定一长刻度尺,刻度为0的位置在上方,并将该位置作为释放小车的位置。打开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并面向刻度尺录像。通过播放视频可以确定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视频显示,小车从0刻度处运动到 0 . 20 m 刻度处,用时 1 s ,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 / s

(2)通过视频查找出小车5次的位置,小车从开始运动到各个位置的路程 s 和对应时间 t 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三行数据作为对应时间的平方。

s / m

0

0.05

0.20

0.45

0.80

t / s

0

0.50

1.00

1.50

2.00

t 2 / s 2

0

0.25

1.00

2.25

4.00

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小车运动的 s t 2 图象。

②经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 s 与时间的平方 t 2 的关系式是  

同学们在制作电动机模型时,把一段粗漆包线烧成约 3 cm × 2 cm 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 3 cm 。然后,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用硬金属丝做两个支架,固定在硬纸板上。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线圈下放一块强磁铁,如图所示。给线圈通电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就会不停的转下去。

(1)在漆包线两端用小刀刮去引线的漆皮,刮线的要求是  (填选项“ A ”或“ B )

A .两端全刮掉 B .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

(2)线圈在转动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3)小华组装好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发现线圈不能转动,写出一条可能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现要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小薇同学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  端(选填“ a ”或“ b )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示数为 1 . 9 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 ,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   W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根据下列两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电流做功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电流做功的多少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此实验可以较形象的比较出电流做功的多少。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比较电流在不同情况下做功多少的,此过程中是把电能转化为  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调节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相同时间内物体被吊起的高度也变大了,这说明  

(2)实际生活中,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量的产生,小明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a b c d 四个相同的容器密闭着等量空气并与 U 形管紧密相连,实验前 U 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1、2和3、4导线分别接到电源两端。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 U 形管中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图甲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图乙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综合分析图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