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四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②取40粒饱满的绿豆种子分为四组,每组10粒,分别放进四个瓶子中;
③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的模拟酸雨;
④把四组种子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具体操作方法如图所示;

⑤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几天后,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 
   种子数量  | 
   操作方法  | 
   萌发的种子数  | 
  
A  | 
   10  | 
   定期喷洒适量清水  | 
   10  | 
  
B  | 
   10  | 
   定期喷洒适量模拟酸雨  | 
   3  | 
  
C  | 
   10  | 
   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 
   0  | 
  
D  | 
   10  | 
   加入过量清水并淹没种子  | 
   0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和C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______。
(2)D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缺乏______。
(3)该实验的每个装置中都放有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目的是______。
(4)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你认为该小组同学应从图中选择______两个装置作为对照实验。由该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首先,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将一个枝条插入A试管中,将另一个枝条上的叶片全部剪去,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后插入B试管中。在两个相同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在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试管上,扎紧塑料袋口。(见下图)
 将上述A、B两套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相同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认真阅读以上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A、B两个装置起到__________作用?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
 (2)预测数小时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植物体中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__________,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_________控制其开合的。
 (4)一株植物的蒸腾作用不足为奇,但森林的作用则不可估量。请写出森林在生物圈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帅同学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他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于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王帅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王帅得到了许多蚕卵。王帅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王帅此实验探究的是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王帅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乙组蚕卵。
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背景: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榕树的叶,这是由于桑叶中有家蚕喜欢的某种物质。
 提出问题: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家蚕只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
 制定计划:
 (1)请你在下面2种获取家蚕的方式中选择一种()。
 A.去养家蚕的人那里取已经长大的家蚕
 B.去养家蚕的人那里取家蚕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家蚕
 (2)每一组家蚕的数量是()
 A.用1只家蚕 B.用10只家蚕
 (3)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所以你打算选哪两种植物的叶子?
 A.;B.。
 (4)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出的结论是:
。
下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A”瓶或“B”瓶)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方法:______________,后人称他为 “”。
材料分析(共8分)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和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