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当时整个德国还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之下,而特里尔市所在的莱茵地区却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较为繁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由此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力量和进步思想。

(1)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出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1843年,马克思研究了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著作以及早期资产阶级著作家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著作,他还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法国工人运动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1844年,马克思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写出马克思的主张,并归纳他的研究方法。

材料三: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义正辞严地谴责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残害中国人民的侵略行径,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他们还预言中华民族必将在伟大的革命变革中崛起,成为开启整个东方世界新纪元的曙光

(3)阅读材料三,举出当时正在进行的列强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材料中划线处预言是否成真?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材料四:马克思还十分关注俄国的发展道路,同俄国的革命家和学者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发展方向。

(4)阅读材料四,结合20世纪初俄国的两场革命,对其“发展方向”加以说明。

材料五:马克思部分活动:

时间

活动

1848年

与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4年

参加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并被选入协会的领导机构

19世纪60﹣70年代

指导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揭露资产阶级政府的凶残面目和反动本质

1871年5月

撰写著作总结巴黎公社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依据材料五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分析这一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关系。

材料六:填写《自白》是马克思全家喜爱的活动,它反映了他们的信念、品格和情怀。

马克思的《自白》(部分)

①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②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③您喜爱的诗人……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④您喜爱的优点……纯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思画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6)马克思的《自白》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条(写出序号即可),为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一定要仔细阅读,答案也许就在材料中,10分)。

人物画像




他们有哪些活动?
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民族的首领,他做赞普时基本上统一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建筑布达拉宫,创制藏文,迎娶唐朝文成公主。
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国。
他是西北党项族首领,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懂得蕃汉文字,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他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还仿汉文创制女真文字。
他们是谁?(每空1分,共4分)




他们有哪些共同点(结合上文及所学)?(任意两点,每点2分,共4分)

根据他们和中原政权的关系,归纳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也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而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
材料三: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的皇帝分别是谁?他们的统治分别称为什么?
(2)材料一皇帝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原则?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她”。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这首《忆昔》诗,描绘了大唐盛世的富庶景象,为开创这一盛世,材料三中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从下图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
(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是对右图的描述,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是
(4)短暂的隋朝还创立了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选官制度,它是什么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其中“孝公”是谁?
(2)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3)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4)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
(5)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
(6)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7)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条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