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 )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以粗盐水(含少量 、 、 ﹣等杂质离子)为原料生产 ,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 。
(2)“精制”中,用下列药品除去杂质离子,请写出一组合理的添加顺序 (填序号)。
①
②
③
(3)“精制”最后应加入适量盐酸,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 (填离子符号)。
(4)电解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生产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 (填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2)3个氢离子 ;(3)两个氧原子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5)写出氧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用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仪器、装置如下图。(连接装置的橡皮管省略)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除A装置外,还需选用的仪器、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选用该仪器、装置的目的是 、 。
②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将A中的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 用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两个实验中,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 现有一包混有少量碳粉的氧化铜粉末,为了测定其碳粉的质量分数,称取m g样品进行高温加热,实验过程中获取两组数据:
Ⅰ.反应前后仪器a中质量减少x g;
Ⅱ.吸收生成物的仪器中质量增加y g。
假设反应充分,称量准确,你认为应选择哪组数据进行计算会更为合理准确?你的理由是 ,请列出计算碳粉质量分数的式子 。(用m、x、y表示)。
某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利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量。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一实验二
【分析处理】
实验一:
① 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反应后盐酸过量的依据是 。
② 若稀盐酸足量,计算理论上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实验二:
③ 先连接好装置,再 (填操作),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20mL稀盐酸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若缓慢推入,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④ 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注射器读数/mL |
60.0 |
85.0 |
88.0 |
89.0 |
89.5 |
89.8 |
89.9 |
90.0 |
90.0 |
90.0 |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 mL。
【反思与评价】
⑤ 经过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的操作简单,便于读数
B.实验一最终得到的数据和通过计算得出的理论值完全相等
C.实验二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环保
D.实验二中若将碳酸钙粉末改成块状的大理石,更安全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 将图1和图6连接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是 。若用图6收集一瓶含1/4空气的氧气,操作的方法是 。
② 图2中仪器A的名称为 ,它在装置中的主要作用是 。甲同学用图2和图 连接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中加入盐酸的量至少要 。
③ 乙同学在图2基础上增加了一块带孔的隔板(如图3),则大理石应放在 处(填“a”或“b”),该装置中加入盐酸的量至少要 ;若加入盐酸过多,则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要使反应停止,其操作是 。
④ 丙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他事先往试管中加入了少量的水,甲同学由此产生了疑问,提出了猜想:
猜想1:加水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使反应速度变缓。
猜想2:……
甲同学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每次取15mL 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不同溶质
质量分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
1 |
2 |
3 |
4 |
5 |
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1% |
3% |
5% |
10% |
15% |
MnO2粉末用量/g |
0.5 |
0.5 |
0.5 |
0.5 |
0.5 |
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s |
560 |
186 |
103 |
35 |
12 |
反应后液体温度/℃ |
26 |
38 |
43 |
59 |
71 |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 。
甲同学的猜想2是:加水可以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P点的含义 。
② 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当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③ t2℃时,将3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3℃(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
Ⅰ.溶质的质量 Ⅱ.溶剂的质量 Ⅲ.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 t2℃时,在含有50 g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m g甲和m g乙,升温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则m的质量范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