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宏观辨识

(1)通过科学探究可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实验中,将 NaOH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观家到托盘天平的指针    (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

微观探析

(2)如图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过程I表示分子分解成    的过程。

符号表征

(3)氢化镁( Mg H 2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贮氢材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H 2 + 2 H 2 O ¯ ¯ Mg OH 2 + ¯ 。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补全依据。

依据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不变。

依据二: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心中掺入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心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点燃蜡烛.

(1)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固态的物质B俗称    

(2)物质C的化学式是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如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2)t 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 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为建设环保节能型城市,襄阳市在许多小区和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制造太阳能路灯的单质硅(Si),可以用石英固体(SiO 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由图可知:x=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变成    (填化学符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