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针对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展开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两种物质混合,有两种可能。
(1)不发生反应,仅仅是简单混合;
(2)发生反应,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设计与实验一】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又滴加2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无明显现象产生。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解释与结论一】如果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一定是简单混合,那么溶液一定会呈现 ,但是这样的现象并未出现,说明试管内 ,即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设计与实验二】乙同学受到启发。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得试管内溶液的pH为a;然后向试管内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振荡,又用pH试纸测得pH为b;继续向试管内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再用pH试纸测得pH为c。
【解释与结论二】三次测得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滴加,试管内溶液的 性在逐渐减弱。
【设计与实验三】继续向上述试管内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当pH大于7时,试管内 ,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所做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网传,84消毒液和粉状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这是真的吗?兴趣小组同学决定查阅资料并开展相关的验证实验.
(1)查阅后获知:这是真的,同时了解到氯气呈黄绿色,有毒,可溶于水,难溶于橄榄油,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碱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84消毒液和粉状洁厕灵混合制取氯气,请根据下列提供的仪器,选择并组装发生和收集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3)同学们将收集到的黄绿色气体通入到装有几只蚱蜢的集气瓶中,并进行观察,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验证 .
(4)为了探究处理多余氯气的方法,取两个相同的装满氯气的软塑料瓶,分别标上A和B,向A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B瓶中倒入等量的水,充分振荡后,若观察到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效果更好.
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金属燃烧实验:
|
实验 |
1 |
2 |
3 |
|
步骤 |
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
将另一片相同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 |
将一段镁条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
|
现象 |
铝箔不燃烧,熔化后也不滴下,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 |
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1、2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铝和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与氧气的 有关。
(2)某同学分析1、3实验后就得出了如下结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其他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3)在实验1中,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液态铝外的薄膜。观察到里面的液体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获知该薄膜是氧化铝,其熔点明显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由此推断,刺破薄膜后液态铝会迅速和 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所以液态铝不会流出来。
实验室用如图方法制取氢氧化铜固体.

(1)步骤①需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需NaOH固体 克.
(2)请从图中选取步骤②过滤时需要用到的器材 (可多选).

(3)步骤③中需多次用蒸馏水清洗过滤装置中的滤渣,目的是去除残留在氢氧化铜表面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需要检验清洗后收集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写出检验的方法: .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束后,老师另外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一起参与思考。

(1)图甲装置内物质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气球仍胀大的是 (选填“A”、“B”或“A和B”)
(2)若图乙装置内Na2CO3溶液的质量为5克,滴入试管的稀盐酸质量也是5克,装置内物质充分反应后,发现NaOH浓溶液质量增加0.22克,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上述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可以确定的是 (选填序号)
①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②原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原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④反应后试管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请你选择所填的其中一项,通过计算确定其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