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利用“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顾】(1)回忆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
(2)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 ,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 。
【实质再探】(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图2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 。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 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 。
【拓展应用】(1)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分析两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2)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 ,滴加 (用化学式表示)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b。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装置编号),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夜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是(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量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小亮等几位同学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猜想】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分析与猜想:
有可能剩余另一种反应物,所以你认为溶液中溶质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认为小亮、小芳、小红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在短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名称) |
预测的现象 |
发生的所有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 |
小红同学的猜想正确 |
||
![]() |
你的猜想正确 |
【实验分析】小红同学实验中出现了与自己预测的实验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她取适量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她的判断,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锈蚀的条件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小明按下图1所示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铝、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剧烈,产生气泡速率随着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2)实验二: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小红提出按上图2进行两步实验,即可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你认为其方案可行吗?____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A.试管①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小芳、小亮两位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了一些绿色的锈渍。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探究方法设计如下实验(下图3所示):①将光亮铜片部分浸入蒸馏水中;②将光亮铜片完全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中;③将光亮铜片放在干燥的空气中。请回答:
A.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的铜片。(填“①”、“②”或“③”)
B.根据上述实验,小亮同学认为:铜的锈蚀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填写“是”或“否”)
C.小芳同学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素,还应该再补充如下图4所示的实验。此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项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ⅡⅢⅣⅤ
(1)装置Ⅰ是加热固体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
(2)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使用装置Ⅱ前要检验其气密性,你的操作方法是。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所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序号) .
(5)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用装置Ⅳ,又能用装置Ⅴ收集的气体有______(填化学式),用装置Ⅲ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 端进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家乡的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时,对本镇的长泰县合成氨厂旁边的井水进行检测:取井水样品进行加热或加入碱性洗衣粉振荡时,明显闻到从水里散发出一股与氨厂附近相似的刺激性气味。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井水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联想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小东猜想可能是氨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他猜想的依据是。
【表达交流】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帮助小东归纳合成氨厂排出污染物的化学性质:(1);(2)。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方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从合成氨厂取来碳酸氢氨作为样品;(2)取适量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入井水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3)一份加入碱性洗衣粉,搅拌后闻气味;另一份加热后闻气味。
【反思评价】小东的实验方案存在着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 。
【获得结论】小东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确认是氨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探究启示】若村民还需饮用该井水,请你提出一条简便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