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利用“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顾】(1)回忆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
(2)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 ,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 。
【实质再探】(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图2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 。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 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 。
【拓展应用】(1)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分析两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
(2)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 ,滴加 (用化学式表示)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
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
,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
。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
、
、
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
(1)猜想(填"1"或"2" 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现有某黄铜(铜锌合金,假定其他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样品,请从下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要选择的装置是(填装置编号)。若产生的气体从左向右流,则接口的顺序
为(填接口字母代号);
(3)细心观察发现: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都有磨砂部分,所不同的是集气瓶的磨砂部分位于。
a.瓶底内壁 b.瓶口边缘 c.瓶颈内壁 d.瓶底外壁
(4)仪器组装好后,在开始实验时,要先。
(5)若实验样品的质量是9.9g,实验中测定氢气的体积是1.1L(氢气密度为0.09g/L),则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了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一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已知,装置
中盛有饱和
溶液(
不与
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
和
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的名称是,装置
的作用是;
(2)不用装置
代替装置
的理由是。
(3)装置
中过氧化钠药品的质量为
,装置
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
和
。若药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药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盛有3ml_蒸馏水的试管中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②在盛有3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③在盛有3ml_蒸馏水的试管巾通人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1)将实验③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②、③共有的现象是,
说明。
(3)实验①的作用是。
(4)实验①、②和③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
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
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
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① |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振荡,静置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物含 |
② |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滴加 |
产物不含 |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