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硝酸锌溶液呈无色。
【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
【实验二】在完成实验一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试管①②③内反应后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二)。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判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探究滤渣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明的猜想:银、铜、铁、锌
你的猜想:猜想Ⅰ ;
猜想Ⅱ:银、铜、铁
【分析思考】同学们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结合上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 。
【进行实验】实验证明猜想Ⅱ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滤渣样品, 。 |
。 |
猜想Ⅱ正确 |
【反思交流】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名称,该操作在实验室里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加入过量的X是,加入该物质过量的目的是;
(3)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Y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用下图装置设计实验,验证煤气中含有H2O(气)、CO2、CO、H2。
填写空白:(1)若要确认H20(气)的存在,可将煤气通过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2)若确认CO2的存在,可将煤气通过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3)如果将煤气依次通过C、B、A、D、E(假定每一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完全被吸收),你认为这样操作能否验证H2的存在?为什么?
(4分)围绕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1)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理由是:
(2)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你认为所加试剂为:。
(3)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固体中尚存有氢氧化钠,请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标 |
探究步骤 |
探究现象 |
目的: |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证明固体中存在氢氧化钠 |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滴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变红 |
小李同学回到家,发现一袋无标识的化肥,父亲告诉他是一次施肥时剩下来的,记不清是哪一种,是否是两种或多种化肥混和了,但家中的几种化肥原包装还在,其成分分别是NH4HCO3;NH4Cl;Ca3(PO4)2;K2SO4,于是小李将该化肥样品带回学校和同学一起对其成份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反应如果生成微溶物质,通常以沉淀形式存在。碳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他们观察发现,样品为白色固体,加水能全部溶解。由此可知样品成份中没有。
(2)设计实验
实 验 操 作 |
实 验 现 象 |
结论 |
步骤Ⅰ: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
有刺激性气味 |
样品中有NH4Cl,没有NH4HCO3[ |
步骤Ⅱ:另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入。 |
||
步骤III:另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入。 |
样品中有K2SO4 |
(3)《拓展应用》铵态化肥使用时要注意。
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
《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方案 |
![]() |
![]() |
![]() |
现象 |
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B中铝片无明显现象。 |
② |
与A中的现象相同 |
结论 |
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 ①。 |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 |
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 |
《反思》针对实验3,莹莹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方案是向 试管中再加入 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