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右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 图中b表示的溶解度曲线。
(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NaCl和KNO3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两组实验(室温下),其过程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食品所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2)下列疾病中,与缺少钙元素有关的是(填字母序号)。
A.骨质疏松 B.侏儒症 C.佝偻病 D.贫血
(3)在下图A实验通电时,a试管中液体呈碱性、b试管中液体呈酸性,利用此原理设计的图B所示的家用电解水器,可得酸碱性不同的水,其用途见下表C。回答下列问题。
A.电解水实验B.家用电解水器C.酸碱性不同的水的用途
写出图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C中用于“日常饮用”的水显(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请你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原因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
是(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物质质量⑥元素种类
(3)4.14玉树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灾后发生疫情,必须对灾区进行消毒,其中的一种消毒剂是漂白粉,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请完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 +CO2+ H2O=CaCO3↓+2 。
(4)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B。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该反应中,B是催化剂
B.第一次反应停止后,C剩余9 g
C.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D.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5∶2
E.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7分)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医疗上常用其给病人补充体液。
①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②现需100g生理盐水,若按如下操作配制,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A B C D E
此生理盐水若用10%的溶液加水稀释而得到,则需10%的溶液g。
(2)在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 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右图2中表示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分别是b和a,将20℃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部分酸、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阴阳离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碱、盐解离出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解离的水、气体或沉淀。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你依据部分碱盐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实质判断下列两组物质(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②硫酸钠和氯化亚铁)在水中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若能,仿照上述的示例在下图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物质或离子符号,来体现反应的实质。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①我国也是缺水国家之一,北京人均水量不足300 m3·a-1,是缺水城市。
②为保障生活用水的卫生,常采用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和蒸馏等方法,其中吸附方法中常用作除去臭味的物质是。
(2)化学课上,同学们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收集
到(填名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
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